中醫拔罐有禁忌
作者:本站原創 發布時間:2013-08-27 瀏覽:11741次
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在有個頭疼腦熱的時候更愿意選擇中醫治療,中醫拔罐療法就是中醫治療手段的一種。中醫拔罐又稱“角法”,它通過物理的刺激和負壓人為造成毛細血管破裂淤血,調動人體干細胞修復功能,及壞死血細胞吸收功能,能促進血液循環,激發精氣,調理氣血,達到提高和調節人體免疫力的作用。正因為拔罐的這些獨特療效,不少人在出現腰酸腿痛、肩酸臂軟、傷風感冒等癥狀時,都會想到用拔罐的辦法來緩解病癥,卻殊不知在中醫拔罐的過程中也存在著一些禁忌。
禁忌一:拔火罐后就洗澡
很多人喜歡在拔完火罐后就洗個澡,認為這樣很舒服,其實這樣做是非常不正確的。因為這時洗澡很容易造成皮膚破潰、發炎。特別是洗冷水澡,由于此時皮膚的毛孔正處于張開狀態,所以很容易感冒。正確的洗澡時間是在拔罐后的1小時~2小時。
禁忌二:時間越長越好
不少人認為拔火罐的時間越長,效果會越好,甚至認為,要拔出水皰才能體現出拔火罐的效果,其實這也是錯誤的。因為拔火罐時間過長,就可能會出現水皰,這樣不但傷害到了皮膚,還可能會引起皮膚感染。正確的拔火罐時間應該是在10分鐘~15分鐘。如果是身體不太好的老人或小孩,時間要減半。
禁忌三:同一位置反復拔
很多患者生病后,常在同一個位置反復拔火罐,這樣做會對皮膚造成損傷,比如紅腫、破損。所以拔火罐的時候,可以在多個位置拔,以增加治療效果。
另外,中醫拔罐也不是所有人都適合的一種治療方法,部分禁忌人群就不能采取拔罐的療法:
一、凝血機制不好,有自發性出血傾向或損傷后出血不止的患者,不宜使用拔罐療法,如血友病、紫癜、白血病等。
二、皮膚嚴重過敏或皮膚患有疥瘡等傳染性疾病者不宜拔罐。
三、惡性皮膚腫瘤患者或局部破損潰爛、外傷骨折、靜脈曲張、體表大血管處、皮膚喪失彈性者,局部皮膚不宜拔罐。
四、妊娠期婦女的腹部、腰骶部及乳部不宜拔罐,拔其他部位時,手法也應輕柔。
五、肺結核活動期,婦女經期不宜拔罐。
六、重度心臟病、心力衰竭、呼吸衰竭及嚴重水腫的患者不宜拔罐。
七、重度神經質、全身抽搐痙攣、狂躁不安、不合作者,不宜拔罐。
八、醉酒、過饑、過飽、過渴、過勞者,慎用拔罐。